导读:目前,中国众多民营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,由于市场日趋激烈,绝大多数行业进入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,企业无利可图,这样追求数量型增长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,企业赚不到钱,除此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? |
下面和大家分享吃掉企业利润的六种黑洞。
1、追求业绩增长,忽视利润增长
笔者在日常的调研咨询工作中,发现众多的制造企业负责人,往往非常在意有多少规模,多少技术设备,多少产能、多少销量,可是了解到利润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时,却连连摇头,原来连3%的利润都没有,甚至到了亏损的边缘,甚至某家纺企业还想请明星做品牌代言,并在央视投放品牌形象。
笔者给该企业老板算了一笔账,代言费和广告费、宣传物料的费用至少800万,而该企业的产品是中低端产品,利润只有3%不到,假如通过明星代言宣传,在现有1.5亿基础上销量增长一倍,只增加了450万利润,投入与产出相差350万,不但不能改变现在低利润的困境,还要倒赔300多万,这样的生意明显不合算。
可国内就是有一些企业,抱着对销量的无限追求,大肆广告投入,结果资金链都被打断,偃旗息鼓。这种只看节节攀升的销量,不关注利润的做法往往做得很大,最后却轰然倒下……
2、服务缺失,带走利润
许多企业的优质服务仅仅是一个幌子,一旦打电话找到服务人员,他们马上答复不清楚、不知道,这事情和我没关系,尤其是在餐饮行业尤为严重,笔者有一次出差,晚上住在某知名的商务连锁酒店,打开笔记本上网,网速很慢,打电话给前台,前台的答复是不知道,你找工程部吧,工程部电话根本没人接,商务酒店不商务,这样的酒店换了你,下次还会去吗?
一些企业的员工可能是缺少相应的培训和督导,有的员工甚至认为做服务工作是低人一等的工作,这样的心态和观念,导致企业大量的客户因服务不周而流失,营业额和利润下滑也就成为必然了。
3、员工敷衍了事,吃掉利润
员工作风拖沓,精神不振,这在许多国企和民营企业中看到,比如浙江义乌某著名袜业企业由于不忠实和团队的建设,每个部门的员工互相扯皮,办事效率非常低,该公司还与员工签订了十年的劳动合同,这个看似不错的合同,还增加了几个附加条件:一旦中途辞职,三年内不准从事织针行业方面的工作,同时要追究法律责任。
一些员工也就养成了和稀泥的作风,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经销商打电话要求补货,没人管,招商的业务员不愿意出去跑业务,因为许多该报的住宿差旅费迟迟不给报,虽然该企业在行业内处在龙头,因为这样的原因,大量的加盟商流失,山东等地部分区域市场已经拱手相让给后起之秀。老板忙于上市圈钱、搞房地产,可能也不太在乎这些损失。
但是这样管理不善,内耗造成的损失将波及到市场与合作伙伴,带来的影响将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障碍。
4、产品缺陷,放弃利润
许多企业产品质量不错,但是却忽略了一些容易察觉的细节,如某著名果汁饮料,推出的各类果汁占据着超市货架最好的位置,但是PET包装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特征,瓶盖非常难打开,尤其是一种10%的橙汁饮料,瓶口很大,但是瓶盖却要费很大劲才能打开,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把果汁溅在衣服上,笔者购买该品牌果汁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,购买其他品牌却很少出现,可能还不是个别现象,当然笔者是很少再买这个品牌的饮料了,不知道有这样的经历的消费者有多少?
如果是小孩子喝着样的饮料会有什么感受?不知道该品牌的员工和经销商喝不喝自己生产的果汁?
对饮料的快销品,因为产品包装的问题导致复购率降低,给消费者带来了麻烦,带来的损失完全是可以避免的。
类似这样的问题在饮料中屡见不鲜,某某奶茶、某某乌龙茶、某某牛奶品质和包装下滑速度和销量上升成正比。如果有合适的替代品,这些品牌的忠实消费群会不会转换品牌呢?
5、随意发动价格战,广告战、促销战
烧掉利润
市场经济发动价格战,广告战、促销战是司空见惯的商业行为,但是不少企业把战术的行为演变成日常的行为,长期的进行广告轰炸、价格跳水,一旦广告播出频次稍微减少一些,终端的货就出现滞销,一旦促销期结束,马上售点几个月门可罗雀。
于是继续上述行为,带动销量的提升,企业陷入到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圈子里无法自拔,每次看到财务报表那些居高不下的广告费和销售费用,以及那越来越少的利润,甚至亏损无所适从,中国整个彩电的利润总额还不及索尼彩电的利润额。
浙江某生产著称的小镇,几乎把所有港澳台的明星都请了一遍,作为品牌的代言人,可是这些服装品牌,却没有多少消费者知道,企业陷入到了盲目的攀比和模仿跟随中,迷失了方向,投入巨大,却收效甚微,天天疲于奔命,陷入到同质化的红海中,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呢?
6、库存积压,吞噬利润
许多企业销售和利润状况都不错,但因为产品有明显的淡旺季,带来大量的库存,如空调、羽绒服、毛毯、家纺、冷饮,消化不掉的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,无法投入到再生产中。
这样盈利实际上只是帐面上,为了消化库存,不惜代价折扣甩卖,既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积压商品无法消化。如某羽绒服企业虽然销售额高达二十多亿,常年库存也有四五个亿,搞反季节促销,效果有限,成为侵吞利润的黑洞。产需之间、产品本身是否适销对路,都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。
面对库存,盘活资金,什么促销活动都出现了,送飞机,送别墅,甚至送美女结婚,企业将库存压力转移给经销商,经销商又低价甩货转移给消费者,由此品牌的价值和美誉度受到影响,消费者也持币观望,等着打折再买,企业不断推出更高端、更新的产品刺激消费。很快就被淘汰变成积压品,这样的情况天天在持续上演者。
凡此种种,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,寒冬到来之际,更是雪上加霜,企业面临空前的考验和煎熬,无厚实的积累过冬,如何挺过寒冬,企业根本核心是盈利,追求其他都是本末倒置,现在是思考我们该如何提升盈利的核心问题了。
延伸阅读
砍掉这8类成本,利润立马出来!
“收入-成本=利润”,一个企业,要想追求利润,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增加收入,另一种就是降低成本。
营销是企业的堡垒,而成本是一个企业的大后方,成本降低10%,利润就翻一番,减成本就是减风险。某公司各部门最近一直在做成本管控,取得了不错的成效。
下面总结出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七种浪费:等待的浪费、搬运的浪费、不合格品的浪费、动作的浪费、库存的浪费、过量生产的浪费、人的浪费。其中最恶的浪费是过多库存的浪费,它会产生以下几种问题:占用场地库房空间;占用资金;额外的人力盘点及管理;造成腐蚀、老化、失效,掩盖了管理中的诸多问题。
砍掉成本,杜绝浪费,就要慧眼识刀,把成本当成恶魔杀死,通过总结,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1、砍预算
首先要设立预算制度,预算要有法律效力,重压之下,必有勇夫,预算被逼出来之后,利润也随之而出。
2、砍机构
砍机构,要快刀斩乱麻,不要一个人站在高处,要做全员瘦身运动,瘦身是一场大革命——全员意识变革,要与能力强的人合作,要巨人不要侏儒。
通过“我能创造多少利润,我能为客户做什么”的大讨论,引入“利润导向,客户导向”的理念;按照客户导向、利润导向的原则,通过学习和研讨,重组企业的三大流程,即产品研发流程、销售流程、订单交付流程;根据新的业务流程设计新的利益机制。
3、砍人手
一本书上说,三个员工只有一个是创造价值的,所以每个员工都要配把砍刀,人人头上一把刀:不管任何员工,目标必须是明确的;必须有可以量化的数字;具有挑战精神;要合理,不能脱离实际。砍人手,要做到10-1>10。
4、砍库存
设定最低库存标准,要市场不要工厂,做到零库存。降低企业库存的细则:直接送到生产线;循环取货;与供应商保持信息沟通;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,确保优先送货;转移库存。
5、砍采购成本
磨尖刀,越尖越好,关注三个核心-----核心业务、核心产品、核心客户。通过竞标来确定供应商,供应商的选择是中心任务---信用情况、品质保证、价格、费用、时间、服务情况,让我们的采购员和供应商保持对立,同时,供应商也是我们的共赢商。
6、砍劣质客户
曾经听过一句话“无限满足客户就会破产”,劣质客户坚决封杀,欠款客户毫不留情,要不然,应收款不小心就成了“阴收款”。但是,服务决定成败,对于守信客户,我们一定要注重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。
7、砍日常开支
仔细观察发现,浪费无处不在,做为综合管理部门,我们会从以下砍日常开支:砍电话费、砍小车费、砍办公设备费、砍不必要的差旅费、砍招待费。
8、砍会议
实际上,会议是时间成本的大敌,往往,好多会议都是在用文件互相折磨,我们应该把会议搞成限时演说,管理好自己的时间,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,提高会议效率,会议注重解决问题,而不是讨论问题。
把成本当成恶魔杀死,不断灌输降低成本的重要性,全员参与,将成本降低与薪酬挂钩,成本降低后的收益自然也是我们大家的。